
一年一度的高考考试生源大战再度打响,本周末,复旦、交大等高校陆续启动“校园开放日”。咨询会现场人如潮水,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向高校招生老师提出非常重要的问题?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专家,就考生和父母参加咨询会怎么样提升咨询效率进行指导,总结出七道“必问”问题。
◎七个必问
办学能力和培养特点
考生要知道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些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些是省市所属大学。除去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不是是“211工程”学校,是不是是“985工程”学校来剖析。除此之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目,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
各高校都有我们的特点学科和特点专业,校园文化、办学能力也各有不同。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很有特点。譬如,复旦大小学一年级新生要全部进入“复旦学院”进行通识教育。又如,东华大学是本市最早推行按专业大类招生的高校之一。
专业优势及师资状况
假如考生有有兴趣的专业,那样可以认识一下专业的优势和师资状况。目前不少大学的专业都有重复,但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在办学能力上有差异,人才培养上也各有侧重,假如考生倾向于“专业优先”,那样对专业多做知道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咨询时必须要认真咨询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什么课程,以后在什么范围就业,以往就业率怎么样,将来的社会需要如何,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状况,与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所在学科是不是具备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什么名师等状况。
今年有什么录取规则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知道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大研究和咨询。录取规则包含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方法、专业级差、对加分和减少分数需要投档考生的处置、有无有关科目成绩的处置、有无有关科目成绩或加试需要等内容,也包含专业对外语语种的需要、招收男女孩比率、身体健康情况需要与与录取有关的需要等。
譬如,今年上外新增提前批,设立了三个小语种专业,这对一心想考试报名上外的学生是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学生就业去向怎么样
眼下正值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重压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去向是不少父母会关心的话题。要提醒父母的是,因为就业重压大是个常见现象,父母不必着眼于今年具体的就业率是多少,而应该关心学校几年的就业状况、推出了什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举措与专业本身的就业前景。不少高校还推出了定向培养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定向培养的专业就业,是个很好的机会。
转专业途径是不是畅通
在平行志愿状况下,院校和专业之间较难一举两得。不少学生即便进了心仪的高校,可能不是心仪的专业。在此状况下,事先认识下该校的转专业途径与第二专业辅修的状况也是十分必要的。现在,东北片高校、西南片高校、松江大学园区都打通了跨校辅修规范,可以稍作知道。
实践交流机会是不是多
要想真的提升学生的能力,仅学习课本上的理论常识是不够的,加入到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假如孩子可以在校期间有国外交流的机会,对语言能力的提升、开阔视线乃到今天后就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考生和父母可关注学校的有关平台。
补助和奖学金政策
大学一般每年学费和住宿费在六七千左右。加上每一个月的生活费、交通费等,目前供一名大学生一年学习生活开销起码要两万元左右。假如孩子被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则学费还要高。
考生和父母可具体关注各校的招生政策中关于收费和奖学金的说明。家庭条件普通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怎么收费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但首要条件是自己喜欢这类院校和专业。不要由于经济而忽略了进步机会。家庭经济很贫困的学生也不要被学费吓倒,入学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和贷款,各校还有不少的补助政策,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四年学习生活。
◎两大提醒
报新增专业要小心
每年不少高校都会开设一些新增专业。因为没历年的参考资料,这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市场需要、进步前景等到底怎么样,考生必须要在知道了解后作出选择。
特别要提醒的是,新增专业虽然年轻但并不是就是冷门专业,像物流、会展等专业本身就是热点,因此考试报名者不要把这类新专业当成冷门专业来考试报名。
专业选择考生做主
高考考试志愿假如完全由爸爸妈妈包办是不正确的:一是不利于考生个性的进步,爸爸妈妈的选择未必和考生的意愿一致;二是不利于正确选择专业和学校,不少爸爸妈妈带有个人主观原因,甚至会比较盲从;三是不利于调动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爸爸妈妈的建议作为参考,考生自己最后定主意。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兴趣是填志愿的要紧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特别是一些考生的兴趣不成熟时,假如以一时兴趣作为填报标准也会不妥当。因此,第一要好好审视我们的兴趣,看看这种兴趣有无进步潜力、能否帮助自己深造或就业进步,要在这类剖析的基础上再做决定。
◎容易见到误区
误区1、
志愿之间无“顺序”
有的考生和父母觉得,在推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中,各院校志愿之间是绝对平行,没“顺序”的。这是不对的看法。考生个人志愿是有顺序的,当考生满足多所高校条件时,要按abcd等志愿的顺序将该考生的档案分到第一满足条件的那所高校。
误区2、
投档是“一档多投”
有的考生和父母觉得,实行平行志愿就是将考生的档案同时分别投到四个志愿的高校,然后由高校录取,考生选择其中一所高校就读。该想法也是不对的,现在还不可以做到一档多投,只能根据考生考分检索,根据考生的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只须按序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院校投档未满,该生档案即被投出,是一档一投。
误区3、
a志愿被退再投b志愿
有父母觉得,假如学生考分达到了a志愿高校的投档线,但由于不服从高校的志愿调剂,被学校退档了,还可以再继续参与到b志愿的投档中,这是不对的。因为所有该批次检索分档好的档案都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该批次的征求志愿环节了。
误区4、
abcd全是同层次志愿
有的学生填报志愿同一批次的四个志愿高校全部是同一层次的,而同一层次的院校考分之间容易相近,这等于减少了志愿的有效性,在填报志愿时是比较禁忌的。虽然说不一样的考生考虑不同,但原则上在c地方或d地方志愿要考虑“保一保”。
误区5、
平行志愿无风险
有父母觉得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与高中招生一样,没退档风险,这是误区。事实上,各招生院校的投档比率控制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但这并非绝对数字。考试院在推行首次模拟投档时,会把模拟结果告知院校,知道院校是不是需要调整投档比率,是不是需要追加计划等。假如考生定位不当,不服从专业调剂,也会带来退档风险。
因此,考生在填报高考考试志愿时,应密切注意各校的招生策略,有的高校会明确在肯定条件下“见档即取”。从这两年状况来看,一本高校退档学生较少,二本的院校由于招生人数大,被退档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